一、 简介
2016年9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与柯桥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签订协议共建“浙江工业大学柯桥创新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之江园(下简称之江园)”。双方按照共同投资成立的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2017年5月,绍兴柯桥浙工大创新研究院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研究院的建设期为三年(2017-2019),2020年完成一期验收工作,并与绍兴工业互联网学院合署发展。
二、 建设成效
研究院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和之江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优势,重点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先进装备制造、软件信息、高端纺织、新媒体等领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与政府和企业积极联动,开展产业孵化、技术转移、技术服务、科学研究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企业孵化成效显著
研究院(之江园)精心服务产业孵化。园区“工大柯桥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市级和省级众创空间。连续3年(2021-2023)荣获柯桥街道“双招双引”贡献奖。累计引进14家人才企业,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企业5家,省级千人计划人才企业2家。截至2025年9月园区现有入园企业42家,开园以来培养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其中,“经纬计划”入选人才、之江学院史艳老师创办的衫也晴之(SAYAANNO)品牌,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已3次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今年首次在米兰时尚艺术文化周等国际舞台展示新品;浙江微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省级智能管控平台模块研发项目中成功中标。赵智慧团队潜心人工智能赋能文化消费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夏颖翀团队聚焦数智时尚创新设计,2024年入选浙江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实现国际合作项目突破。
(二)技术转移成果丰硕
研究院高度重视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工作,2022至2025年间,共承办4场浙江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整体成效显著。一是成交金额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995万元逐步增长至2025 年的2103万元,四年累计成交金额达6890万元,充分体现科技成果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二是规模与溢价表现双优,拍卖成果数量从11项扩充至22项,总起拍价从720万元提升至1844万元,且年均溢价率超30%,其2025年“仿真发聚乙烯醇纤维”项目溢价率高达900%,创下历史纪录;三是有力赋能地方产业发展,推动园区企业成功拍下6项技术成果,交易总金额达616 万元,涵盖工业监测、智能楼宇、AI模型训练等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与技术支撑。研究院还为戴安娜院士团队对接为亚申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共建“柯桥绿色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该团队致力于工业尾气含碳化合物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技术研发,有效填补了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申报国家级项目1项,发表国际论文9篇。
(三)技术服务能力突出
研究院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目前拥有专利31项(发明专利4项)。2021年和2023年,研究院与绍兴工业互联网学院共同被评为柯桥区重点共建创新平台。绍兴工业互联网学院依托学院科研部,融合学院的科研力量,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4项,横向项目314项,科研经费累计到账5060.69万元;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技术培训70余场,为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院所属色彩研究中心开发的“纺织品花样数字应用”入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与柯桥区政府和法院合作首创的纺织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新机制,入选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建园以来,累计服务企业数字化建设80余家,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培训7000余人次,横向合作项目到款金额约2300万元。
(四)科学研究支撑有力
研究院致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在绍兴市柯桥区首批“科技副总”聘任仪式暨校院企人才合作对接沙龙活动中,研究院推进校企匹配对接工作,围绕企业的技术痛点,精准推荐合适的专家资源,成功推动12家地方重点企业与高校专家结对合作。同时,研究院积极发挥教学科研和企业平台桥梁作用,通过资源对接、技术指导等方式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期间累计组织培育大学生团队19个,为其中11个团队孵化注册企业;同时组织团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斩获各类奖项10余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园区孵化的学生创业团队中,於乐瑶团队的“鱼蔬e链”项目表现亮眼。该项目聚焦富氢水赋能鱼菜共生,构建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于2025年7月成功获得省创新大赛金奖。研究院为入驻的旅游产业学院搭建科研企业应用平台,助力“绍兴市旅游经济与发展研究院”建设,成功入选绍兴市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研究院将持续深化科研平台建设,为地方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五)对标共建协议,全面达成一期建设目标
根据共建协议,研究院已全面达成协议设定的各项指标。经过三年建设期,各项工作成果显著:在产业孵化方面,远超“孵化科技企业20家以上”的目标,累计引进培育企业70余家,完成率达350%;高质量完成企业培育任务,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率达133%,形成良好创新梯队。在技术服务方面,与8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开展培训50余场,场次完成率达333%,远超“15场培训”的目标。此外,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技术拍卖成交额累计近6900万元等方式,有效实现了关键技术产业化与成果转化,平台自身亦成功获评省级众创空间,圆满完成首期建设任务。
(六)契合绩效评价,高质量发展亮点凸显
对照柯桥区科创平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院建设成效显著,亮点突出。一是企业孵化质效双优。 培育的企业覆盖高端制造、数字科技、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且培育具有持续性。如浙江微海数字科技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获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后,经研究院进一步培育,于2024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体现了精准的服务能力,完全契合“企业孵化及成长性”指标。二是技术转移效益显著。技术成果拍卖成交额连续四年持续增长,累计近6900万元,直接体现了“促进技术交易额”的考核导向。三是创新资源集聚力强。 拥有的专利成果、引育的高层次人才、获批的重大项目及获得的各项荣誉,均在“知识产权创造”、“人才引育”、“平台提升”等关键指标上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还积极联动省内其他科研院所,成功吸引其研究成果落地,用于服务柯桥区企业,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契合绩效评价中资源集聚的核心要求。
综上,研究院高效高质量契合了绩效评价要求,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